,节目将深入探访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行业领先水平的顶级“生产线”,用镜头捕捉一日千里的科学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中的气象万千。今天我们将走进第一站,天津一家生产洗衣机的“灯塔工厂”。“灯塔工厂”由世界经济论坛组织遴选,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
总台央视记者 易扬:滚筒洗衣机主要由箱体和内筒组成,生产这两个主要部件的产线起点分别是不锈钢卷和钢板。
这里是内筒产线,内筒是与衣物非间接接触的部分。产线起点的不锈钢卷不间断地进入冲床,一天的钢卷用量能够达到1万米。冲床在不锈钢片上冲压出孔径仅为2毫米的密集排水孔,这样的设计既保证了快速排水,又减少了大孔径可能给衣物带来的损伤。接下来,它们会进行激光焊接,18秒后,一个平整的平面就会变成一个圆环,光滑的焊缝仿佛浑然天成,使得内筒转速最快能够达到每分钟1600转。
工艺流程的每一次改进,都会带来产品性能的提升。当内筒半成品来到下一区域,机器会将它们与注塑件合二为一,抓取、压装一气呵成,精度可达千分之一毫米,机械臂的“手艺”将决定洗衣机日后的震动和噪音。在这条产线秒就会下线一个洗衣机内筒。
在它们经历智造之旅的同时,另一条产线的钢板经过冲压、折弯等环节出现了洗衣机的雏形,它们即将奔赴喷粉车间进行“变装”,这两个重要部件怎么“约好”下一次见面的时间、地点?
整个厂房有12米高,3.6米以上全部都是空中物流,空中物流不仅响应快,而且能调度、会“思考”。
大家可以把空中物流想象成零部件的环线公交,系统将两百多个型号的订单拆解成工单下发到产线,不会迷路的“班车”帮助各式各样的零部件准时、准点找到工位,还有“专座”避免了运输途中挤压受损。在每条生产线附近都预留了库存缓冲区,即便某个环节有突发状况,产线也可以照常生产。
空中物流很强大,但不是物流解决方案的唯一,智能制造系统重塑了工厂格局,这里一共打造了三层物流系统。头顶是空中物流,脚下有AGV小车,中间则是立体库,50多个型号的注塑件在成型后,需要在这里冷却、周转,虽然没有标志指路,但机器人“心中有数”。
在这里,穿梭往复的不仅是物料,还有看不见的数据,而拉动生产的不仅是人力和电力,还有超强的算力,这些海量数据和周密计算就由5G网络完成传输。
在总装生产线,来自四面八方不同车间的零部件从天而降,它们将在这里组成一台洗衣机。回顾这趟旅程,从最初的一段不锈钢卷、一块钢板到一整的洗衣机最快只需要一小时,每天都有9000台洗衣机从这里下线发往千家万户。
在机械臂上下翻飞的大型智能+5G的互联工厂,复杂和重复的工作被机器和自动化技术所取代,人的角色在智能工厂中发生了转变。还有哪些工人奔走在车间一线,传统的产线工人又该如何寻找新的职业定位?
智能化互联工厂车间,一台台机械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形成了一条条不间断的生产线。
天津某洗涤电器有限公司设备改善小组成员 刘静:由于实现了自动投放,每天减少员工近2000次的弯腰拾取,降低每天100余次的往返。
刘静是工厂设备改善小组的成员,日常工作中,他需要拿着电脑频繁往返于数据中心和生产现场。
天津某洗涤电器有限公司设备改善小组成员 刘静:我们团队绝大多数都是95后,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是自动化项目的落地以及现有设备的提效升级改造。
刘静和小组成员最近正在为机械臂抓取角度的优化发愁,他们分析了大量的数据,但在真实的操作中发现仍有一定的问题。他不得不请来一位有着18年一线生产经历的老搭档杜文琦。
杜文琦凭借着多年的实地经验,给刘静提出了新的优化方向。与此同时,杜文琦这样的“老兵”也同样要掌握新技术的“新”搭档。
天津某洗涤电器有限公司注塑车间班长 杜文琦:我在编程方面,离专业出身的同事有很大差距,我打算多多向他们请教学习。
杜文琦这个技术“后进生”也正在成为产线工人转型的“课代表”。生产车间里,他手工打造的这套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反复测试应用,请设备小组的年轻人帮忙编程,正在申请一项新的专利。
天津某洗涤电器有限公司注塑车间班长 杜文琦:采用以前的方式切割完以后,除了料屑以外,金属周边还会包裹一大圈塑料,后期处理费工费力。现在采用新的方式,残留的塑料很少,这样就把后续处理流程全部省略掉了。
杜文琦算了一笔账,使用这套设备,不良品的分离工序工时缩短了一半多,塑料浪费率降低了85%,实现了智能产线进一步节能减排、降本增效。
天津某洗涤电器有限公司注塑车间班长 杜文琦:我们工厂现在有很多经验比较丰富的一线员工,愿意热情参加到创新工作中,学习一些新的技术,自己设计的产品能够推广应用到生产当中,这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